健康知识|调月经的中药有哪些,调经的中药配方


常用的调经中成药有哪些 月经量少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妇科症状 , 月经量少与内分泌失调以及气血虚弱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, 如果没有积极治疗可能会出现闭经 , 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来说 , 生育能力也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。 而治疗月经量少时 , 辨证使用一些中药方剂能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 。
月经量少可以吃什么中药方剂治疗?可辨证使用以下中药方剂治疗:
1、血虚导致的月经量少 , 在治疗时应该采用的原则为养血和营、调经 。
血虚型月经量少的患者可选用的中药方剂名为八珍汤加味 。 其中的成分主要包括了党参、仙灵脾、山茱萸、炒白术、大白芍、黄芪、茯苓、当归、川芎、熟地、鸡血藤 。 加减方法:表现为脾虚食少的患者 , 可以在其中加入砂仁(后下)、陈皮;经期延后的患者可以加入川牛膝、红花、路路通;伴随着四肢不暖症状的患者 , 可以同时加入桂枝;而下腹隐冷的患者 , 可以加入的药物为文叶、乌药 。
2、肾虚导致月经量少的患者 , 应该采用具有补肾养血、调经等作用的药物治疗 。
属于此型的患者在治疗时可选用的方药是归肾丸加减 , 其中的成分包括了菟丝子、杜仲、枸杞子、山茱萸、当归、熟地、淮山药、白茯苓、巴戟天、仙灵脾、补骨脂 。 辨证加减方法:经期服用时可以加入莪术、香附;伴随着微寒肢冷症状的患者 , 可以家用桂枝、熟附片、乌药 。
【健康知识|调月经的中药有哪些,调经的中药配方】 3、如属于血瘀型月经量少的患者 , 在治疗时要采用的原则是活血化瘀、调经 。

调经中成药有哪些 月经不调及产后:一般月经不调常用乌鸡白凤丸或妇科调经片 , 产后建议用益母草颗粒或益母草片 。

调经中成药1.桂枝茯苓丸(胶囊)

具有活血化瘀、缓消肿块之功效 。

桂枝茯苓丸最早见于东汉医圣张仲景的《金匮要略》一书 。 历来被奉为活血化瘀、缓消肿块的名方 ,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, 尤其是妇科 。 该药除了传统丸剂 , 目前已有胶囊剂开发 , 使药物更易于吸收 。

【主要成份】桂枝、茯苓、丹皮、桃仁、芍药 。

【注意事项】经期月经量多者及孕妇慎用 。 偶见药后胃脘不适、隐痛 , 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。 若长期服用 , 需有专科医师指导 。

调经中成药2.八珍颗粒

具有补气益血之功效 。 主要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月经先期、后期、先后无定期 , 以及月经过多或过少 , 或痛经、闭经患者 , 其临床表现为面色萎黄、头晕目眩、食欲不振、四肢倦怠等全身症状 。

处方源于明代大医学家薛己著《正体类要》中所载之八珍汤 。 该方是补气益血的基础方药 , 而八珍颗粒是在其基础上变革剂型而成 。

【主要成份】当归、川芎、熟地、白芍、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 。

【注意事项】本品为气血双补之药 , 宜饭前服用或进食同时服用 。 由于药性较粘腻 , 有碍消化 , 故咳嗽痰多、脘腹胀痛、纳食不消、腹胀便溏者忌服 。 此外 , 也不宜与感冒药同时服用 。
调经的中药有哪些 可选用的中成药
1.血热型:
(1)丹栀追遥丸:每次6-9g , 一日2次 , 温开水送服 。
(2)加味逍遥丸:每次6g , 一日2次 , 温开水送服 。
(3)调经益母丸:每次20一30粒 , 一日3次 , 用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。
(4)丸制大黄丸:大蜜丸每次1丸 , 或小
或温黄酒送服 。 未成年女子可酌服l/2丸 。
(4)定坤丸:每次1丸 , 一日2次 , 温开水送服 。
(5)鹿胎丸:每次1丸 , 一日2-3次 , 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。

推荐阅读